关灯
护眼
    望着七嘴八舌的群臣,刘辩面色有些难看。

虽然他也知道,当前情况之下自己的皇权受到多方制约,虽然身份至高无上,但在朝堂之上远远算不上一言九鼎。

为了自身的利益,他们或许不会正大光明地忤逆自己,但他们却可以联手进行逼宫,让自己不能够使用皇权特立独行。

这些人之中,还有一些心怀鬼胎之辈,认为自己率军讨伐董卓的结果不过是驱逐国贼,最后的皇权归于谁手还在两说之间。

甚至,有些人会前来劝阻自己放弃天子之位,以扬仁义之名。

对于这些朝臣,刘辩对他们是无比鄙夷的,如果不是这些人还算能够勉强撑起大汉朝堂,他甚至想要进行一场清洗,将朝堂上下有异心的群臣尽数清扫。

不过,有了李旷的保证,刘辩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清理几名心思最为为叵测的朝臣。

于是,刘辩仍旧冷冷看着那些上前劝阻的朝臣,不置可否。

“陛下,自大汉建国以来,从未有一战而为大将军之例,李旷年方弱冠,便执掌大汉全军,论德不足以服众,论能不足以掌兵,恐有大祸啊!”

“陛下,臣等并非觉得李旷功绩不足,斩杀国贼足矣封侯拜将,但若以大将军封赏,未免太过,何不封为征西将军,代凉州刺史,以防匈奴?”

“殿下,肆意封赏非人臣之道,虽殿下身份尊崇,但一日未重临九五,便还不是天子,切莫有如此言论才是。”

群臣各抒己见,议论纷纷,他们自然也看到了刘辩愈发冰冷的表情,但后者越是这样,越是说明其不敢发作,他们便能够继续出言。

有人仍旧尊刘辩为天子,有人却直言殿下,提醒刘辩陈留王的身份。人性百态,便在这种场合一一展现了出来。

事实上,群臣除了保留自身利益之外,所说也未必没有道理。

甘罗十二岁拜相,虽说风光无比,但拜相之后却销声匿迹,仔细想来,恐怕是折损在了众朝臣的相互碾压之下。

霍去病弱冠之年官至骠骑将军大司马,意气风发,却英年早逝,其真正死亡原因不得而知,但恐怕也与朝堂上下的明争暗斗脱离不了干系。

若是毫无背景的李旷坐上大将军的位置,仅凭天子庇护,他能够活过多久都是一个未知之数,更不要说统领大汉全军。

而且,甘罗霍去病立下的是何等功绩?甘罗出使分割敌国十余城,而霍去病更是封狼居胥驱逐匈奴数百里,相比之下,堪称捡漏斩杀董卓的李旷不知道要差了多远。

资历,背景,功绩,年龄……一切都制约着他的晋升之路,就算是本朝最年轻的诸侯项明,文治武功哪一条不是远胜李旷,成为大将军都有些资历尚浅,更不要说李旷这个“无名之辈”。

总之,除非刘辩有本事另立朝堂,将他们全部贬谪,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同意让李旷坐上大将军这个位置。

“如果说,朕非要让李旷做这个大将军呢?”

群臣的话语吵得刘辩有些恼怒,语气之中也异常冰冷,仿佛冬日的严寒,帝王威仪显露无遗。

一些还在多嘴的朝臣见到刘辩发怒,一时间也慢慢收敛起自己的情绪,不说噤若寒蝉,但声音也明显小了些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