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有了媳妇儿就忘了娘的胤禌刚走出没多久,就碰上进来的庶福晋一行了。

    她穿着大红的衣裳,在阿九的搀扶下,已经走得很有主子的样儿了。红色,很衬庶福晋。自然,要真按规矩说话,那定是不行的,庶福晋穿不了这红。

    对面,赵小金见小和尚出现了,憋着的一口气总算是松了点儿。

    “就在里面了吗?”她问,问的时候特别压低了声音,除了面前的小和尚和身边的阿九,保证谁也听不到。

    “嗯。待会儿进去了,额娘问什么,你就答什么。实在不知道的,就摇头。”胤禌也小声叮嘱。

    他额娘在宫里面儿算好的,不会轻易折腾人。何况,这是她让人亲自找的冲喜姑娘,如今也定下了庶福晋的名分。哥哥们都在,多少会给面子。

    赵小金点了点头,幅度不大,可头上的铃铛还是响成了清脆一片儿。

    她跟在小和尚后面,进去的时候,有专门的的人守在门口。那人的眼神儿看得人不舒服,赵小金小碎步快走了两步,才躲开了他的继续盯视。

    “额娘,这就是儿子的庶福晋了。”前面,小和尚说了一句满语,后面才跟了句她能听懂的汉语。

    “小金给宜妃娘娘见礼,宜妃娘娘如意吉祥。”赵小金听到这个,就知道是自己行礼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她拿着帕子,轻轻地甩到右肩往上,身子已经屈膝。因为眼睛半垂着,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小方地界,就看不到这时候其他人的反应了。

    宜妃想着李荣敬之前说过的,什么南边儿来的,长得标致。

    啊呸!

    她看着这个跟在儿子身后进来的姑娘,还打南边儿来的呢,这种个儿头,和北边的姑娘都能比上一比了。儿子站在她面前,明显矮了一头。

    且不说她穿着高底鞋,就算穿着平底鞋,这个儿也够高的了。

    宜妃先是给了两个儿子一个瞪眼儿,让他们都收着点儿,把牙齿都收回去。

    对了,这姑娘才几岁?哦,李荣敬说的是十岁。可她真是十岁吗?那田庄农妇不都跑了么,哪儿来的外甥女儿呢。虽万岁爷去查了,可不是还没有结果嘛。

    “如意吉祥?这小嘴儿说的话,就是好听,起来吧。”宜妃露出了明艳的笑容,“你虽是李荣敬奉本宫的令找来给十一阿哥的,可到底是第一回见,本宫还是要问上两句。”

    宜妃让胤禌先坐了,才重新看向站在中间的赵小金。

    这个意外来的庶福晋,确实标致。一身的正红衣裳,若不是顾及她身份的话,可比那些正儿八经的嫡福晋们顺眼多了。啧啧,这脸儿白的,这脸儿嫩的,她都要妒忌了。

    还有她头上装扮的新花样儿,那朵花呀,戴着正正好。边儿上她送的那些福啊寿啊的饰件儿,她用着一点都不俗气。

    “你叫小金啊,今年几岁啦?父母哪里人,都是做什么的呀?”宜妃开口,就是普通人家都会问的话儿。

    然而这个问题,赵小金并不好回答。毕竟她连小和尚,都没有说呢。

    “怎么,这也要问十一阿哥吗?”宜妃见她去看胤禌,有点儿看不明白了。

    “额娘,庶福晋刚学京城口音的汉语,您说得快了,她就反应不过来。”胤禌起身给了理由,又把刚才他额娘的问题给重新说了一遍儿。

    “回娘娘,我今年九岁,应该是江浙那边的人,父母做什么的,我不清楚。”这个答案,是小和尚琢磨出来的。再有问题,就推给他皇阿玛。

    “应该?”怎么连自个儿哪里人,都能不知晓呢。九岁了,家里不说这些吗?

    宜妃虽有怀疑,但也不深究。在宫里说话,有些人是只能讲真话的。不然查出来了,后果可担待不起。

    九岁?原来庶福晋连十岁都没有呢。也对,之前的十岁都是李荣敬听那田庄的妇人随口说的,他倒是忘记亲口问问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,宜妃问得就有点没兴致了。本来好好地,经儿子这一传,那还能问出点什么来。当她不知道两人干什么呢?果然,还是胤禟说得对,胤禌这是有了媳妇儿忘了娘啊。

    可庶福晋虽也带福晋,着实算不上媳妇儿,连她身上穿的,都是因为喜庆,才特别通融的。一年后若儿子没事儿了,这红她就穿不得了。

    看样子,给胤禌找福晋这事儿,得记上了。三十七年选秀,也就过两年,可以先相看着。若是不中意,等四十年的时候,还来得及。

    “成了,额娘不问了,上菜吧。”宜妃摆摆手,说句了满语后,就让赵小金也坐了。

    吃完了人也走了,宜妃才抬头看身边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