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紫禁城,弘德殿。

    兵部尚书王在晋上奏南赣兵祸之事,崇祯大发雷霆。

    “想当初,我大明朝如日当空,光照寰宇,万国来朝。

    为何朕登基以来,贼寇四起,天灾人祸此起彼伏,朝廷税赋难支,各府州民怨沸腾。

    如今魏阉早已伏法,朝政为何还是这么举步维艰?

    祸根何在?

    朕当如何?”

    崇祯说完之后,看着满朝文武,结果所有人低下头,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“朕有满朝文武,可有一人可用啊?”

    崇祯有些落寞的叹了口气,不再言语。

    “皇上,是兵祸啊,兵祸拖垮了国家,逼死了百姓,搞乱了江山啊。”户部右侍郎李待问越众而出开始发言上奏。

    “皇上,臣掌管兵部,兵部之患只局限于关外建奴之乱,并非心腹大患,比兵患更可虑的是中原各省的贼匪之乱,兵部每年兵患大部用于剿匪,而乱民越剿越多,此祸远胜于兵祸。”

    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王在晋上进一步奏言。

    “王尚书,此言差矣。

    万历朝边饷只需五十万两足矣,然本朝开元至今,边饷竟增至四百七十七万两,是万历年间的九倍以上啊。

    边饷所耗甚巨,而朝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三百多万两。

    此饷从何而来,从国库而来,从百姓而来。

    百姓月银若有二两三钱,便不会从贼。

    是兵祸,是边饷,是辽饷之祸啊。”户部右侍郎李待问据理力争毫不退缩。

    “禀皇上,臣以为本朝虽然开元未久,但皇上治国有方,以初显盛世景象,天下子民无不磕首称颂。”

    就在李侍郎和王尚书针锋相对的时候,一个和稀泥的郎中跳出来拍马屁。

    “禀皇上,臣以为国家之所以贼匪横行,乃是因为中原府州,灾害不断所造成...”在上一个郎中跳出来之后,又有一个郎中跳了出来开始找推脱之词。

    “爱卿,朕记得永乐年间也有灾祸横行的时候吧?为何那时候可以恩威天下,惠泽四海?”

    朝堂上本来还在争论的李侍郎和王尚书,在两个和稀泥的郎中几番言语之下就跳出了前一个话题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如果断了边饷、辽饷将会断了朝廷各级官员的层层克扣,还会断了地方官员的层层盘剥。

    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   所以,朝臣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,哪怕李侍郎说的是对了,也不会有人赞同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朝臣在魏党结束把持之后,接着又被东林一党所把持。

    而东林党人又多腐败。

    这两个郎中就是他们收买好的搅屎棍,在需要的时候,他们必须站出来缓和气氛。

    “众爱卿,不要照顾朕的颜面,如果是朕的失责,朕必定自究,如果是朝政有误,你们大可以直言不讳,朕想知道如何才能中兴大明。”

    被这两个郎中一搅和,朝臣又不说话了,没办法崇祯不得不再次发言。

    “圣上英明!”

    “圣上英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