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筹备,装修房屋、购买设备、工具,装饰临街门脸儿。

    老李给杨宁推荐了一个经验的老师傅——王东。他给杨宁提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。

    杨宁的燕东汽修部,正式开业了。

    万事开头难。在开业第一个月里,前来修理的都是些个小毛病,业务很少。一天营业额也就一、二百元。怎样尽快打出知名度,增加营业额,是杨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他想的第一个办法。就是24小时全天候营业。如果有时间还接受外出业务。不管是深更半夜,还是刚刚睡着。无论是上门还是邀约,他都会立即起身,忙碌起来。

    这个办法很笨拙。但要做增加营业额,任何有效的方法,都要努力去做。

    王东告诉他:“做修车一靠口碑,二靠人脉。口碑靠技术,人脉靠朋友。”

    杨宁深以为然,技术上,有王东在,不是问题。杨宁非常尊重和关心王东,言听计从。自己能干的活,只要有时间,他尽量自己去干,叫王东多休息一会儿。俩人之间的关系,不像是老板和员工,更多的像是师傅与徒弟。

    这种和谐的关系,王东心里感到非常愉悦。他把杨宁也当成了自己孩子。把这小小的修车部看成自己的一样。正因为这样,很多司机把王东的杨宁看成了父子。

    在两人的精心经营下,燕东修车部的名声越来越响。在来往的司机中,传着这么两句话:“车有毛病,到燕东修。那儿,老的技术棒,小的够朋友”。

    半年时间过去,品牌初创,业绩倍增。

    杨宁也结交了不少朋友。他经常接到朋友们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。燕东修车铺总算站稳了脚跟。

    这半年中,杨宁,每天摸爬滚打,浑身油污。很多时候晚上睡觉连衣服都不脱。体重,由原来的15o多斤,下降到135斤。

    半年中,杨宁没有一次去燕海师范看望林双巧。到是林双巧几乎每周都到修车部来一次。她用那幽幽的眼神望着杨宁:“可怜你这名犬,怎么几个月,就变成了这副模样!”。

    张宁回答道:“为了成为真正的名犬,我只能这样做!”他心里在想:“我一个渔家子弟,要想做一点事情,除了这样努力,没有第二个办法。趁着现在年轻,还有这点努力的资本!”

    林双巧看他每天这样辛苦的忙碌,很心疼;看到他的修车铺日渐起色,很欣慰。每次周末双巧都来店里,帮他收拾屋里屋外,洗衣做饭。两人那种亲妮时间也少了很多。

    王东师傅曾对杨宁说:“你这个女朋友很难得的,她不慕虚荣,不讲享受。看她的面相,也是个旺夫的媳妇。”

    逗得杨宁哈哈大笑了起来:“师傅,你还会相面呢。看看我能不能成个百万富翁?”

    王东狡黠的一笑:“你的面相不错,拥有几百万不是问题。但是有一点。你不能讲享受,艰苦创业四个字,绝不能忘。”

    “师傅你放心吧,从小,就记得我爷爷讲过的一句话,不吃苦中苦,难得甜中甜。我倒是觉得,心中有了希望,吃苦也是甜的。”

    听了这话,王东抬起头,眼光里,充满了赞佩。

    随着业务量的增加,杨宁和王东两个人有点忙不过来,杨林考虑王师傅年龄大了,不宜过于劳累,他打出了招聘广告想再请一位师傅。

    一天,唐宁和王东师傅正在修车。一位小青年来到修车部。见过杨宁和王师傅,说想在这里学徒。

    杨宁原本请一位有经验的师傅。所以就回绝了他。

    但这个小青年不肯离开,他对杨宁和王东说:“二位师傅,我到这里是慕名而来,我知道你们想聘的是有经验的师傅,我什么经验也没有,只是想跟着师傅学点手艺。我不要工资,我家就在附近农村,也不用在店里住。请两位师傅收下我。”

    王东看了看这位小青年,问道:“你家是哪里?”

    “大丰镇,荷花村,离这里不到2o里。我叫王志全,今年18岁。”

    “你还是好好想想吧,让别的店里去看看,我想聘请一位有经验的师傅,你不合适。”杨宁接过话,再次表示了拒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