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回家后,张三陪小爷看电视,顺带给他泡泡脚,安置他休息后,去书房与夫人一同读书。

    夫人读书一般般,喜欢三毛、张爱玲,偶尔王安忆,她们的作品基本看完。今晚所谓读书,其实是班上的工作未做完,回家加班加点。说读书有点抬举她了,翻书比较恰当。

    两人交流几句,各忙各的。

    “三啊!你替李哥留点心,他一个人带俩孩子不容易。”小志多愁善感起来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。他没捞闲,在找!”张三回答:“对了,春节四哥一家去英国,房子、车留给咱们,这样来人够住了。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!二十分钟车程还方便,观澜阁太远了。”小志兴奋道:“我是不是给静儿个礼物?”

    “你看着办。结三婚生三娃,落个孤家寡人,自己过,活该!”

    “咋说话?这么孤苦伶仃你不心疼?”

    “孤单?走马换灯快成育种站了!”张三腹语,抬头看夫人一眼:“我留意哈,他每次恋爱挡不住,每次婚姻总中枪,这方面缺心眼似的,特别最后的媳妇,啥几巴玩应?除了嘴巴甜,狗叼不是,真特么眼瞎!”

    “过去了,别背后说人!他条件好当然要求高,甭提最后的,我一想就气,还好给四哥生个男孩,后继有人。以四哥的才气,找个好的不难。”

    张三点支烟,呵呵笑:“完美主义者哈!可能搞财务的都精致?”

    “婚姻当然要认真啊!哦,我刚读了一段话,凡是有钱的单身汉,总想娶位太太,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。”夫人合上书本:“你们都帮他找找!”

    张三一怔,故意直视小志:“勃朗特说的吧?啥年代还读她们?没结婚没生仔的老姑娘谈爱情,真能扯!”张三笑话:“你四哥是有钱且单身,但带三个崽,这也是真理!”

    “小说真的不错!也就不合你口味。”

    “当冷笑话读吧!那点破事拼凑几百页,纯粹骗稿费。”张三不屑。

    “这是文学经典,还亏你专业出身,不要把个人喜好强加到他人身上。”小志晃晃书。

    张三扯把椅子凑跟前:“小妹,我这算专家评语。当时英国的写作风气,按字数领稿酬,所以作家写起来拖泥带水。”他喝口茶:“建议啊!你读读龙应台散文,她适合你,绝对温暖你多愁善感的心灵。”

    “损叨我?”

    “岂敢!你借我个胆?不想让你浪费光阴,你要觉得无聊,咱睡觉。”

    “得瑟!真能卖弄,请问你近来读什么大作?”

    张三把书合上,给她看封面:《阿甘正传》。

    “哎呦,还英文!单词记得住嘛三哥?要不你给儿子辅导英语,还省学费?”

    “你是夸我?还是讽刺我?我往好了想吧。”张三呵呵。

    “电影不错是真的。”小志道。

    “书也不错!小册子,语言朴实,读着不费脑子。好书一般写的少,读后琢磨的地方多,好比冰山。”

    “我还是读读龙台的吧,我的英语返祖了。”小志有点惋惜,又道:“前天,军报社邮寄来一本杂志。”

    “小爷的?”

    “918事变采访录,春天安排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段历史不堪回首,丢脸的事少说!”

    “勿忘国耻,怎么丢脸了?小爷打死了几个日本鬼子。”小志反驳。

    “小爷上年岁糊涂了,杀没杀日本人都是问号。采访是纪实不是文学杜撰!还有小爷和你爷炮兵出身,一般不赤膊上阵短兵相接。况且当时东北军奉命不抵抗,枪都不让放,还放炮?”

    “抗战虽苦,可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代价巨大。历史要尊重,但历史书要挑权威的去读,毕竟作者的情感、喜好在里面,需要甄别,比方说《史记》,国人为什么推崇?就是公正,难能可贵。。。”

    小志笑了,插言:“也是啊!当年我就是被你谈古论今晃懵了,后悔都来不及,现在上班工作下班做饭洗衣,我哪还有时间看书。”小志有点挖苦,觉得老公多少显摆学识。

    “我会更加疼爱你。”张三握住小志手:“你确实辛苦,我这边父母、哥姐对你比对我好,我最自豪,我有眼光。”

    “本宫爱听!”小志开心道:“工作不必较真,我更喜欢你在家看书的样子,白呼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接手公司,就好比赶鸭子上架。现在公司几百号人吃饭,没得选只能往前走。这些年主要四哥在打理,说累他比我累。等小爷走了,崽崽上大学后,我打算什么都不做,在乡下买块地盖个房,咱俩白天看书种地,晚上看书种地。”

    小志笑了:“听着挺浪漫!单位有位提前病退的处长去海南当农民,承包个果园,去年开会后周局带我们去做客了一天。”

    “真是天涯海角,太远,不妨选在你老家福州,让你爸妈种地锻炼。”

    “多大岁数了种地?”小志笑:“福州不如厦门。”

    “你决定,怎么都成。多年前广山大哥承包了五十公顷林地三十年,山脚盖了一栋房,雇了两对老夫妻看家护院,每年开春雇临时工植树造林,搞林下经济。夏天我们去过一次住了一宿,杀头羊喝羊汤,打了半宿麻将。”

    “他真能折腾!移民了吗?还在国内搞三十年承包。哪天有空带我去长长见识?”

    “最好雪后第二天,运气好能碰到野鸡。移民不移根嘛,广山大哥国内赚钱国外花,在英国他几毛都不是,上街买菜打酱油就一厨子。”张三玩笑。

    “野鸡?活的我可没见过。”小志眼睛一亮:“你不想承包一个?”

    “我没兴趣。我想过清闲日子,不是林业经营。公司康总、孙总合伙包块地,但没广山大哥的好。东北半年冬季,乡下或山里交通不便,采暖都是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哦,对呀,细想挺操心啊!我看菜园也免了吧!”小志想想道:“明年开春军报社还要采访,说小爷是活历史。。。”

    “免了吧!活历史也不见得还原历史。以史为鉴,传承爱国教育应该,但他确实老了,你没发现,他现在说话都短句子,有时候还糊涂。”

    “嘴真碎!小爷愿意怎么讲就怎么讲,人家记者会甄别。”

    张三点支烟:“从小至今我崇拜他,小时候喜欢听他讲浴血疆场的故事,现在更想知道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,我想知道他的真性情。希望他走之前给我一个交代,一世纪一百年,他怎么过来的,怎么思考的。还有我爷,我出生后只见过他一面,留下一张照片,那时候还不到半岁,所以我没有任何印象。这些年我在慢慢积攒材料,做些整理。”

    “小爷有秘密呗,比方说他跟春萍姑奶。”

    “谁没有?都有!我希望他走前告诉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