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(一)

    半个时辰后,周妈妈端着梅子茶进了右梢间。苏梅刚午休完起身,随柳正服侍着她穿衣。那小心翼翼的动作,让周妈妈看得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相较于青城,九月初的毓京要来得更凉一些。来自北方高原的风越过通北省直扑而来,肃杀了帝都的秋季。若是往常,这样大的风、这样低的温度,苏梅怕是要犯宿疾、彻夜咳嗽的。但是林大夫的医术相当好。经过针灸治疗的苏梅,身子骨比此前康健得多。从相对温暖的青城来到早晚温差大、常刮大风的毓京,她也不见得有太多不适。

    午后阳光渐收,秋风渐渐鼓起来。苏梅坐在窗边,看着院子里的一地落叶,静静地陷入沉思。

    褐色门幌被掀开,捧着羊羔毛壁衣的两个俏丫头喜笑颜开的进屋来。屋里瞬间被少女青春活力的声音给填满。

    在“遗世山庄”静逸惯了的周妈妈眉头一皱,轻斥道:“你两怎么回事?进主屋也不知道小声些。若主子起晚了,被你们这么一惊扰,非吓出病来不可。”

    嬛嬛和妙云大概没料到周妈妈此时会在屋里,以为出了山庄就没有太多束缚。十二三岁的小姑娘,刚到京城,不免兴奋了些。周妈妈这么突如其来的一呵斥,两个丫头吓得连忙跪下,手里的壁衣也掉了。

    苏梅禁不住一笑,道:“妈妈,你吓到她们了。都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周妈妈气呼呼的瞪了两个丫头一眼,弄得她两站起来都战战兢兢,挂壁衣时歪了好几次才挂正。若非踏雪、载云近日均在绣嫁妆,周妈妈大概也不会让两个刚进庄没多久的粗使丫头跟着出来。毕竟在周妈妈看来,下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主子。若是因为下人言行给主子抹了黑,她是绝对不会轻饶的。

    随柳把心竹拿过来的四顶角手炉放到苏梅手上,赞扬道:“这关外的东西就是跟咱青城的不一样。瞧这手炉的模样,像个倒过来的鼎炉。心竹姐姐说,这阿木伊的手炉热得快,还带着点香气。本来我还不信,结果摆弄开,还真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苏梅轻抚着左手上的手炉,轻声道:“关外的齐人工匠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,手工艺品上,既承袭了齐文化,又带了些外族特色。”

    富有总结性的话从苏梅口里说出来,对周妈妈、随柳这样伺候苏梅多时的人而言并没有多奇怪。即使听不懂,也不妨碍她们当合格听众。

    忙着挂壁衣的两个粗使丫头显然就没那么容易消化苏梅的话。只听嬛嬛怯声道:“以前常听阿娘说,关外人都有钱,如果能去关外做工,以后说不定就能攒钱回乡买几亩田了。”

    随柳闻之一笑,道:“关外有钱人多是不假。可也不是去了就能赚大钱的呀。看白夫人,也是下了很大功夫才有今天的财富和地位。攒钱要真这么容易,那咱都别干了,全往关外挤得了。”

    “物以稀为贵。正是因为关外其他国家的工匠技艺不如齐人工匠,才有齐人工匠去到关外吃香一说。”三言两语把道理总结完,苏梅才惊觉又说了不合这一时代的话,转头一看,两个年轻丫头果然面面相觑,脸上写满了懵懂。苏梅轻笑一声,道:“快些挂完去歇着吧。今儿个折腾得够累的了。大姐估计很晚才回来,有白府的人伺候着,你们几个可以轻松些。等过了初九,给你们放半天假,去外头转转,也不枉来京一趟。”

    嬛嬛、妙云喜出望外,连连点头,对着苏梅叠声道谢。有了这个承诺后,两个丫头干起活来更起劲儿了。不出半响,里屋壁衣悬挂完毕。两人冲苏梅福了福身,眉开眼笑的退出右梢间。

    周妈妈看着两个丫头一蹦一跳的背影,不禁道:“夫人,您也太心软了,不该这么纵容她们。这成何体统?”

    苏梅淡淡一笑,道:“不过两个小丫头,年纪又小,好玩些也是有的。只要她们活儿干完了,就别苛责她们了。难得出来,松些就松些吧。初九一过回了青城,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出山庄。”

    周妈妈往苏梅杯盏里添了半杯水,瞧苏梅心情不错,便主动提起苏家的事情。此前苏桂在屋里时,周妈妈觉得这白夫人虽说与苏梅亲近,但说到底白府的人跟他们几个隔了层关系。就是想聊是非,这些人也不是上上之选。嬛嬛、妙云还小,对苏家之事不甚了解,就更不是合适的聊天对象。只有随柳、紫陌勉强能和周妈妈凑到一起。如果苏梅愿意加入她们,那是更好的了。

    随柳闻得苏桂把如蔚带去见苏迢安老太爷,大吃一惊,连问了周妈妈三声确定乎。周妈妈一本正经的点点头,一边给苏梅收拾床榻一边“高谈阔论”发表意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