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第八十二章实习

    周伟走后,李兰母女总是乘出租车上下班(学),有了李兰母女陪伴,家中热气腾腾,两位老人心中很充实,儿媳及孙子遇难的事渐渐淡化,加上天天吃得有条有理,花样翻新,老人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强。周伟赴美国后三天就要通一次话,时间总是定在晚上八点,李兰把话筒搁在台上,按了免提,四人都能听到,都能讲话,就像在家中闲聊一样。

    李兰母女的房间就在老人的隔壁,晚上二只房间都不上锁,老人的床头还装有按扭,有事只要摁扭,李兰房间中就会电铃响。一天半夜,李兰房中电铃响起,李兰及小丽急忙穿上衣服,赶至隔壁,原来老头有些胸闷气短……李兰急忙呼了120,把他送到医院,医生诊断为: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而阻塞,造成心肌缺血、缺氧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,常常被称为“冠心病”。幸亏送医院及时,如果晚送不可设想。需住院治疗。

    正巧是双休日,李兰就在医院无微不至服侍了他二天,晚上就租了张躺衣及被子躺在病床旁。旁人问:“大爷,她是你的女儿吗?”老人摇了摇头,旁人又问:“她是你的儿媳吗?”老人又摇了摇头。旁人赞:“不是女儿不是儿媳,可胜似女儿及儿媳。”

    双休日过后,李兰得上班了,她就请了个护工,白天服侍老人。下了班她就赶到医院接班。

    家中只剩下了老太太及小丽,就由小丽买菜烧饭,陪伴服侍老奶奶,晚上两人同睡一床,星期一上学时,小丽很早就起床,把家中简单打扫,然后自己梳头洗刷,待老奶奶起床后就给老人梳头,一切料理完后,小丽就去买早点,两人一起吃早餐后小丽就打的去上学,老人在家自理。小丽放晚学后急匆匆回家陪伴奶奶。

    一天电话铃又响,小丽忙去接,是周伟的电话,小丽学妈妈样把话筒搁在台上按了免提,二人寒暄了几句,周伟问:“小丽,你妈妈呢。”小丽沉着应付:“妈妈出去买调料了,爷爷在洗澡呢,我与奶奶在一起,要不你等会打电话来吧。”周伟与母亲问寒问暖后搁了电话。小丽与奶奶不约而同笑。奶奶刮了小丽一个鼻子,逗:“小小年纪学会说谎。”小丽小人老头辩白:“俗话说报喜不报忧,若说了爷爷病了住院,伯伯就得急不可耐,影响工作,该说谎的时候就得说慌。但一般情况底下就得诚实。”老太太不由得赞叹:“大机灵生了个小机灵。”两人打哈哈。

    一星期后李兰带着老头出院了,一家人重又团聚。老太太深表谢意,并说:“这次多亏了你们母女俩,打个电话给周伟报个平安吧。”李兰却说:“这电话不能打,周伟知道了要心挂二头,反正已化险为夷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。”老太太无话。

    一天晚上小丽给老人唱歌跳舞,老人逗乐了。老太饶有兴趣说:“俗话说有种出种,李兰,小丽一定是继承了你的艺术细胞才能歌善舞,你也表演几个节目吧。”李兰毫不隐瞒说:“的确我小时候也能歌善舞,在学校也算是上乘,可十七岁后却不抛头露面唱与跳了,只在家中对着电视机轻声学唱歌,暗暗学跳舞。”

    老太太饶有风趣说:“如今的少妇要想征服事业有成的优秀丈夫一定要多面手,不但要烧得一手好菜,紧紧抓住丈夫的胃,还得能够会干家务,为丈夫分担体力,同时应美丽大方并能歌善舞,卖弄风情逗丈夫快乐,为丈夫减压提神。”

    李兰听后咯咯、嘻嘻、哈哈笑问:“大妈,你一个老人为什么会懂得这么多?”老太说:“我儿媳就具备这些条件,把我儿子逗得直乐,精力充沛投入工作,事业有成,欣欣向荣,且夫妻恩爱,生活充满阳光甜如蜜。”

    李兰黯然伤神说:“可我是个离婚女,与女儿相依为命,也不去精通唱歌跳舞了。”老太本想把儿媳及孙子已遇难的事和盘托出,可儿子曾约法三章不让透露,她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。她引人入胜说:“闺女,你还年轻总得重组家庭。”老头插话:“你有艺术天赋肯定行。”老太太欣致勃勃说:“反正这里没有外人,李兰,你就放声唱起来,翩翩舞起来。”

    为逗老人开心,李兰唱起来,跳起来,小丽也跟着唱跟着跳。两位老人乐不可支,乐而忘形。一曲终二位老人齐拍手。老头说:“可惜少音乐伴奏。”老太太说:“李兰,明天你就去买一只音乐播放机。”李兰说:“不能太奢侈,周伟回来会怪我的。”老头说:“那不用他的钱,用我们的退休金。”说罢就挖出了钱。李兰还是不肯接。老太太说:“买回来后你们不在家时我们也好放音乐解闲,这就算是为我们买的。”话说到这份上李兰忙改口说:“好,我明天一定买回来,但不用你们的钱,我有钱。”老太太执拗甩出了极令牌说:“你不用我们的钱买,明天我们就不吃你烧的晚饭。”

    老人的心意不能违背,同时为了讨老人高兴,同时又勾起了她的音乐及舞蹈情趣,其实李兰早就想买,她情真意挚接了钱。买了音乐播放机后,只要吃过晚饭,老人就开响了音乐,李兰及小丽也就唱起来,舞起来,天天如此,一个月后已习惯成自然,李兰恢复了能歌善舞的天性,给老人带来了欢乐。

    又一天,李兰下班后见二位老人不高兴,精神呆板不想说话,李兰觉着有些反常,就问:“大伯大妈,你们是否有哪儿不舒服,我送你们上医院吧。”大伯急忙说:“不是不舒服,就是不想说话。”李兰明白了,一定是二人心情不好,或者是发生口角。她想,老人的心情是第一位的,心情不好烧了晚饭他们也吃不下,于是她决定先调整老人的心情后再去烧晚饭。她灵机一动讲起了笑话——

    小红从卫校毕业后,到一家私立医院干临时工,可她的手艺实在太差了,上班快一个月了,连一个点滴都没扎上过。这天,院长把她叫到办公室,训斥道:“今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,如果还不能给患者扎上液,你就卷铺盖走人!”小红被院长这么一训,羞得满脸通红。走出院长室,她深吸了一口气,攥紧拳头给自己打气:“小红,加油!”接着便斗志昂扬地给患者扎液去了。患者们都领教过小红的手艺,看到她来扎液,实在怕得要命,纷纷不留情面地让小红出去,嚷嚷着换人。就在小红倍感绝望的时候,突然,她发现需要扎液的病人名单上有一个新名字,这病人是新转进医院的,小红到病房一看,这老哥也许夜间没休息好,现在正睡得香甜。小红蹑手蹑脚地走到那人跟前,绑上止血带、消毒、小心翼翼地一扎……天啊!失败了。小红见那人没醒,迅速地换了一条血管,扎!又没成功,小红的汗珠子下来了,这可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啊!于是,小红扎完左手再扎右手,扎完左脚扎右脚……她越扎越紧张,越紧张越扎不上。半小时过去了,那老哥手脚上的血管都被小芳“破坏”掉了,幸运的是,那人睡得很沉,还没醒来。无奈,小红一边祈祷,一边在那人的脑袋上扎头皮针,这一针下去,那人“哎呀”一声疼醒了,怒骂道:“啥破水平啊!你纳鞋底子哪!”见病人发火了,小红再也忍不住,一边哭一边跑回了宿舍。就在小红蒙着被子“呜呜”大哭时,忽听有人敲门;小红抹了抹泪,打开门,只见院长领着一个男人站在门口。那男人一见小红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感激地说:“大妹子,谢谢啦!没想到俺哥这躺了十年的植物人,让你给扎醒啦!”

    本書源自看書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