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第十一章第6节争强急辩并不会让别人真正信服?

  ◆争论的结果不仅伤了和气,往往使对方更加坚持其主张。?

  ◆你可能有理,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,你一切都是徒劳。?

  ◆不论对方才智如何,都不可能靠辩论改变他的想法。?

  在人际交往中,很容易出现双方观点、意见不一致的情况,怎样对待这种不一致,是检验一个人社交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。善于交往的人应采取不争论的策略,可能有人认为这是缺乏原则性的表现,明明自己有看法,却有意隐蔽起来,这岂不是有点虚伪吗??

  意见不一致的情况,具体表现很多,但不外乎两大类:一类是与己无关的情况,比如几个人闲聊,某人说拿破仑是英国人,这当然是一个明显的错误,这时你可以讲究一点策略,暗地提醒一下,他若仍然坚持,你可默不作声,而不必大张旗鼓、针锋相对地跟他争论,因为争论的结果他必输无疑,何必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丢面子呢?再说经过人家提醒,他必定心虚,回去后查查书或问问别人也不难解决,大可不必用争论的办法为他纠正错误。另一类则是与已有关的情况。这时候的不争论绝不是轻易放弃自己的意见。恰恰相反,是通过种种方法、策略让对方自动放弃他的意见,从而按自己的意见办,只不过这“种种方法、策略”决不包括争论的方法。因为争论的结果不仅伤了和气,往往使对方更加坚持其主张。我们的目的既然是让他放弃,为什么要通过争论反而令其更加坚持呢?这方面生活、工作中有不少例子。?

  我曾在伦敦学到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。有一天晚上,我参加一次宴会。宴席中,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,并引用了一句话,意思是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。?

  他说那句话出白《圣经》,我知道,他错了。为了表现出优越感,我很讨嫌地纠正他。他立刻反唇相讥:“什么?出自莎士比亚?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!那句话出白《圣经》。”他自信确实如此!?

  那位先生坐在右首,我的老朋友弗兰克?格蒙在左首,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;于是,我俩都同意向他请教。格蒙说:“戴尔,这位先生没说错,《圣经》里有这句话。”?

  那晚回家路上,我对格蒙说:“弗兰克,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白莎士比亚。”?

  “是的,当然,”他回答,“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。可是亲爱的戴尔,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,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?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?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?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!他不需要你的意见,为什么要跟他抬杠?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。”?

  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。?

  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,那就是避免争论。避免争论,要像你避免响免响尾蛇和地震那样。?

  十之八九,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。你赢不了争论。要是输了,当然你就输了;即使赢了,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。为什么?如果你的胜利,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,证明他一无是处,那又怎么样?你会觉得洋洋自得;但他呢?他会自惭形秽,你伤了他的自尊,他会怨恨你的胜利。而且―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