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李世民回到东宫,看到满脸愁容的文武众臣,他回到书房等候李君羡的消息。

    战事安排有这些臣子操持足够了,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能臣,多数还是他的心腹,李世民没有什么不放心。

    现在的局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没有足够的兵力在手,说其他的只是徒增烦恼。而且李世民因为突然跳出来的吴正义心情烦躁的很,他不想臣子们见到自己现在的样子。

    他想着那两封信的内容和李渊的话,反复斟酌着。

    吴正义的出现处处透着蹊跷,他不确定吴正义是不是自己老爹安排的暗手。

    岭南之地天高皇帝远,又有冯家这个土皇帝在,朝廷对岭南的统治力非常的薄弱。不要说日常的管理,那里的情报都是少的可怜。

    远在长安的中枢想要了解岭南的情况非常困难,得到的信息严重滞后,传到长安时早已失去了时效性,用失去时效性的情报管理岭南,岭南都没有乱,还要感谢冯盎这个越国公的镇压。

    可不管朝廷得到的信息如何滞后,岭南出现一个不次于冯家的势力这样的大事不可能没有一点风声。

    李世民不相信吴家是凭空出现的,如此强大的势力不可能不留下蛛丝马迹。

    可现实是他从来没有听到过有关吴家的消息,甚至不知道大唐还有一个琼崖侯存在。

    大唐立国后为稳定局势、拉拢人心,封了数不清的爵位和官位出去,但侯爵这等高级爵位也不是随便给的,至少要经过礼部、吏部和左右仆射及皇帝的讨论、备案,宣礼等一系列程序后颁布天下才能落实,封侯不是简单的皇帝写一道诏书就可以的。

    再有,大唐的侯爵称县侯,爵前为地名,一般为某城某县的名字,爵位对应的地域仅限一地。

    琼崖侯。

    听封便知这个称号不符合礼制,这样不符合礼制的封爵必然会在朝堂引起争论,可朝堂上没有丝毫的反应,真是咄咄怪事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李世民叫人去礼部和吏部查询琼崖侯的档案记录。

    派去的人还没有回来,李君羡便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了东宫书房外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将东市珍宝阁的掌柜刘席带来了,他在书房外候着,您是否要召见?”

    李世民没有着急见刘席,而是问起了珍宝阁的情况。

    李君羡答道:“珍宝阁乃是一吴姓商人的产业,主营各地珍贵特产和一些稀奇物件,西域及海外的货物也有涉及,是东市近几年来最大、生意最好的商家,背后有宿国公、谯国公的影子,珍宝阁在西市还有分号,经营盐、糖、铁料、马匹、粮食和一些海货的买卖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不关心珍宝阁经营的怎么样,听到程咬金和柴绍的名字也不惊讶,能在长安这种权贵遍地的地方把生意做的这么大,身后没有强力人物支持早让人吞的骨头都不剩了。

    他在意的是珍宝阁的东家姓吴!

    “有没有查到那个吴姓商人的底细?”

    李君羡低下头:“陛下恕罪,臣无能,审问过刘席,他抵死不说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摆摆手:“罢了,想来不见到朕他不会说的,让他进来吧,你守在门外,不准任何人靠近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担心此人......”

    李君羡犹豫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