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刘寻,侯府老管家,吴永留给儿子的三大遗产之一。

    另外两大遗产分别是琼崖这块不大不小、拥有百万人口的地盘和刘寻的儿子刘席。

    刘寻是前隋时被贬到儋州的户部主事,天生的管理型人才,在中枢和地方都历练过,能力强的很,经验丰富,如果是出身士族的话根本不可能流落岭南。

    他的儿子刘席也很厉害,老刘对其言传身教,学了一身本事。

    奈何父子俩作为官员队伍中为数不多出身寒门的人,天然受到排挤打压,空有一身才学发挥不出来。

    父子俩在被流放的路上被吴永父子所救,四人一见面简直是天雷勾动地火……不,是王八看绿豆——对上眼了。

    就这样,刘寻父子俩成了吴家父子的智囊,琼崖地区能发展到现在的局面,刘寻父子功不可没。

    吴永对他们父子相当信任,还收了刘席当义子,让吴正义称刘寻为叔父,称刘席为大兄,可见两家人关系有多紧密。

    老吴去了以后,小吴更离不开他们了,留老刘管理琼崖的民政事务,小刘去了长安,负责吴氏商行在大唐北方的所有业务,顺便作为小吴和皇帝的对接人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老管家,吴正义很是尊重,见他脸色变了,忙笑道:“刘叔,在自家说说不打紧,出去不说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“哎,老夫是怕你叫顺嘴了,到长安以后容易让人抓到痛脚。”

    吴正义吐吐舌头,暗道:我在信里直呼李二的事情都做了,还怕别人说什么?

    刘寻看他没听进自己的话,叹气一声,道:“你虽然聪慧,但年纪小,没接触过世间险恶,长安乃是京畿之地,名义上是天子脚下,知道你与太上皇亲近,可有很多事天子也不当家呀!何况是太上皇了?”

    吴正义听出来老管家的担忧,将他扶到椅子上坐下,说道:“士族把控朝堂,皇帝独木难支,这些事情我都知道,您老放心,我不会胡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呀,尽会拣好听的说。”

    刘寻拍拍吴正义的脑袋道:“你一力主张要去长安,老夫不拦着,只是能不能晚几年再去,新皇登基,局势不稳,万一你要是出了问题,琼崖的百万百姓可怎么办?老夫又该怎么向你父母交待?”

    “等明年老夫去冯家给你说门亲事,有冯家帮衬,到长安也有些底气。要是你和少夫人再生下几个娃就更好了。”

    吴正义下意识低头看看,没看出短裤有明显的凸起,回道:“刘叔,我才十二,说亲是不是早了点?”

    万恶的旧社会呀!

    小正义还正义不起来就要经受考验,真是惨绝人寰啊!

    “十二不小了,老夫十三订亲,不到十五就有了广存她姐,十七又有了广存(刘席字广存)。老夫这就去给越国公去信打个招呼,免得人家说咱候府唐突。”

    刘寻起身就要离开,让吴正义给拦住了。

    “刘叔,真的是太早了呀!我这小身板还没长起来呢。”

    刘寻没有看吴正义,而是看向一旁的小青。

    小青会意,小脸立刻变的红扑扑的。

    问人家这种事情,真是羞死人了......

    不过她还是轻轻摇头给出了答复,然后跑到后宅去了。

    刘寻突然又担心起来。

    “公子,你稍等,老夫让吴兄来给你检查一下身体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便又要起身离开。

    吴正义忙道:“不是生病,我就是发育的稍微慢了一点,过几年自然就没问题了。”

    他可不想让人检查小正义,小青看两眼他都觉得吃亏,更不会让一个大男人看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这个男人还弹过小正义不止一次!

    “三伯正和良哥儿研究青霉素量产的事情,现在正是关键时刻,您可别去打扰他们啊!”

    三伯吴训,吴正义本家伯伯,师承前隋太医正,医术高超。

    良哥儿吴良,吴训幼子兼徒弟,对医术极有兴趣。

    吴正义将自己记忆中关于后世医药的一些基本的概念、组方、中成药成分、外科基础知识等整理出来,交给二人复原研究,成果不错,顺利完成了青霉素的实验室制备和不少中成药的方子,现在致力于这些药物的批量生产工艺研究。

    老管家知道他们的研究很重要,吴正义用这个借口顺利安抚住了他。

    挥手赶走还在胡吃海塞的胡雄,吴正义坐在老管家对面,小脸儿严肃道:“刘叔,我和大兄已经暴露,李二知道了我们的存在,我不去长安是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?你们怎么敢……”

    刘寻感觉有什么东西堵在了嗓子眼,后半句话怎么也说不出口。

    “刘叔,这件事是我让大兄办的,早就和舅舅商量好的,突厥来袭,我不能什么都不做。”

    吴正义给老管家灌下两口茶,拂着背帮他顺气。

    刘寻缓了半天,悠悠道:“你可想清楚了,要是皇帝提出收回琼崖,你父亲的心血可就保不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