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庐阳郡。

    知州衙门。

    林峰在今天一早抵达庐阳郡,还没来得及休息喝口茶,就被李寒江给接到了衙门。

    此时。

    两人正在议事厅内看着庐阳郡的舆图。

    李寒江面上神情严肃认真。

    他指着一处。

    说道:

    “这里,我准备在西北巷子那边,搞一个像寒山关一样夜市,现在还在筹备当中,在年节过后就能全开,也跟着热闹热闹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这里准备建一个砖厂,这里建一个石雕厂子,这边在搞一个做甜膏的大作坊。”

    “城南郊外的空地不仅地方大,地势还相对平缓,正好可以建造小作坊,这样一来就能搞个作坊一条街,这些都能用来丰富庐阳郡的发展。”

    “可现在除了这些,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?”

    这些方面都是他这些天跟吴兴花了很多时间想出来的,想要做好他刚刚说的那些,还需要大把的时间的来运作。

    现在他就想要听听林峰的意见。

    林峰很认真的看着庐阳郡周边县城的舆图,然后再结合整个舆图来分析这个地方的发展。

    庐阳郡跟寒山关不同,此处地势平坦土壤适合种植,庐阳郡出产大麦跟甜蔗,所以本地有一种甜膏很有名,只有本地的甜蔗才能做出来。

    再看周边县城的环境,除去最偏远的寒山关是例外,其余的县城都在种植大麦的居多。

    林峰立马就想到了前世的甘蔗。

    他笑道:

    “庐阳郡周边的县城可以大量发展种植甜蔗,这种甜蔗不仅能够做成甜膏,还能做成白砂糖,还能整根售卖。”

    “利用周边县城把庐阳郡的税收提升起来,各县的种植可以做承包制,也可集体制,甜蔗的种植可以作为地方特色来搞,要搞就往大了搞。”

    “甜蔗厂、糖厂这些都是可以做的,有了他们的存在庐阳郡税收就稳了,再加上其他的厂子跟作坊,庐阳郡至少五年内不会再愁税收收不上来的情况。”

    “大麦的话,交给佃户们去种植,这样不仅能够保住一郡百姓的吃喝,还能做持续发展,一举多得的好办法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你刚刚说的那些,可以作为一年的短期计划来实行,未来庐阳郡的发展还是要往周边扩散,这样才有扩大发展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李寒江一边听林峰侃侃而谈,一边拿起笔在纸上疯狂的记着笔记。

    地方特色是最简单的发展方向,可想要做大做强,却也是需要时间跟精力才能逐步来完善。

    林峰停顿片刻。

    再次开口。

    “除了这些,庐阳郡的石雕可以在各地建厂,只要是石材好的地方,你们都可以去谈合作,把庐阳石雕给彻底的推广出去。”

    “石雕、石碑这些都是途径,你庐阳郡的门户就可以立一块庐阳石碑,用来介绍整个庐阳郡的地域风貌,这样来庐阳郡的人,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块地形石碑,也足够的亮眼。”

    “把地方特色刻进来往游客的骨子里,让他们一想到庐阳郡就想到的是庐阳郡的石雕跟甜蔗,那就证明衙门已经做足了宣传工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