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说退了杨善之后,朱祁钰拿起皇帝给太后的书信,让王诚派小太监给孙太后送了过去。

    随即散朝。

    孙太后早就听到了小太监的回报,心中惦念着自己儿子会写些什么,情绪早就不耐烦了。

    听到朱祁钰派人把信送了过来,心里很是高兴。

    也顾不得其他人,接过信就打开看了。

    只见信中写到:“皇太后,朕虽在瓦剌营中,然身体无恙,太后无须担心,务必保障身体康健,朝廷若再遣使臣,记得多带些表里物货,朕好赏给也先等人,收买其心,可得早回,如若来迟,恐深入虏地,返之不易。”

    孙太后看完信,心中一块大石头落地。

    她自从听说了朱祁镇得了风寒,心里非常担忧,虽然自己也在告诫自己,这不是真的,但是毕竟是当妈的,怎么可能不担心。

    此时看了朱祁镇的亲笔回信,整个人都舒爽了很多。

    不过舒爽过后,她又隐隐感到不快。

    我儿子给我写的信,你朱祁钰凭什么比我先看。

    孙太后如是想。

    正胡思乱想间,却看到金英小步走了进来,脸上带着为难的神色,好像有什么话,想说又不敢说。

    于是孙太后便问道:“金英,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出来吧。”

    金英看着孙太后的情绪还算不错,便答道:“早朝散了。”

    孙太后奇道:“散了就散了呗。”

    金英为难地道:“打探消息的小黄门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孙太后有种不祥的预感,问道:“前庭有什么消息?”

    金英答道:“郕王谕令三边诸将,陛下旨意乃是也先奸计,不可信。”

    孙太后点点头,道:“这很正常,陛下身在虏营,做事身不由己,也先矫诏也属正常。”

    说完疑惑地看着金英,问道:“这事怎么让你为难了?”

    金英为难,没有答话。

    孙太后看着金英那张略带扭曲的脸,突然一个念头滑过。

    “你是说,郕王让三边诸将都无视陛下旨意?”孙太后问道。

    金英松了口气,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这事是孙太后自己猜出来的,和自己就没太大关系了。

    孙太后一拍桌子,怒道:“好个郕王,只是摄政就敢如此胆大包天,居然明目张胆的截断陛下的消息,长此以往可还得了。”

    不过她也是久历风雨的人物,又问道:“朝廷百官怎么说?”

    金英答道:“朝中大人们并无异议,只有右副都御史杨大人出来说了两句。”

    孙太后点点头:“看来朝中还是有明白人的。”

    然后又想起同为朝臣的吏部尚书王直,恨恨地道:“王直这个老匹夫,枉费哀家当初听信他的话,让郕王当了这摄政之位,现如今郕王如此行事,王直居然不管不问,实在是......”

    孙太后火气起来,一通乱骂,听得一旁的金英瑟瑟发抖,心中直说自己不应该在这里,刚刚就应该出去的。

    骂了半天,孙太后才略微消气,看着金英夸奖道:“金公公用心任事,哀家记住了,等陛下回来自有赏赐。”

    没办法,宫里现在没钱,绝大多数都被钱皇后搜刮去赎皇帝了,仅剩的一点还得维持宫中生计,暂时没办法赏赐金英,只能开了张空头支票。

    金英跪地谢恩:“老奴多谢太后。”

    孙太后想了一下,道:“金英,你去把礼部尚书胡濙和右副都御史杨善叫来,就说哀家有事要问他们。”

    金英点点头,连忙出去了。

    听说孙太后要召见胡濙,朱祁钰没什么想法。

    胡濙身为礼部尚书,孙太后找他无非就是商量娶也先妹妹的事,早一天娶回来,皇帝也能早一天回到大明。

    但是召见杨善,朱祁钰就有点不明白了。

    想了想,朱祁钰猜测是,杨善能言善辩满朝皆知,孙太后召见他,可能是让他作为接亲的使者之一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祁钰也就没有在意此事。

    不过朱祁钰不在意,有人在意。

    户部左侍郎刘中敷找了过来,一见面就开始跟朱祁钰倒苦水。

    “殿下,您还是尽快任命一位尚书吧,下官实在是有心无力了。”

    “早先王振当国的时候,国库就开始入不敷出了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陛下亲征,又是掏出了一大笔银子。”

    “眼下户部库房内只剩下了十几万两银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