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而此时,五里以外,正在展开着一场厮杀。

    厮杀双方的人数极为不对等。

    一方是二十一个人的镶红旗的旗兵,八旗的一支卡伦队伍。

    也就是女真的夜不收,先行来探查情报的。

    而另一方,则是一个高大威猛的汉人男子。

    这男子有个三十来岁,身高八尺,状若铁塔。

    虽然身着旧衣草鞋,但那一身英武之气却可冲霄汉。

    只见他手持一把沉甸甸的月牙手柄黑铁锥,稳稳的站在路中央,挡住了那些鞑子的去路。

    而在他身后里许地外,是一群衣衫褴褛,行若枯槁的逃命汉民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人因为身体虚弱,数个时辰才赶了这四五十里路。

    而在不久前,他们就被那些个鞑子兵给追上了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死定了,在他们万念俱灰,准备和鞑子以死相拼的时候,

    有个汉子从山坡上跳了下来,挡住了追兵,让他们快快逃命。

    这个汉子,他就是宁国县好汉刘千斤。

    刘千斤自幼力气就大于常人。

    十六岁以后双膀一晃就有千斤之力,所以人送绰号刘千斤。

    这叫着叫着,倒是把真名给叫没了。

    这刘千斤不仅力气大,身手也够敏捷,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第一好汉。

    可这名号响亮不当饭吃,没个屁用。

    他应了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句话,生活过的是相当困窘。

    在邻居大嫂的建议下,他原本是想投军去混个肚饱。

    可后来又听人说什么,新皇帝要在年底开武举。

    而且这次武举对身份的限制不大,只要是大明的子民,自认为身手不错就可以参加。

    而且,武举结束后,只要愿意,最低都能混个军兵当当。

    刘千斤这下就定了心思,参加武举可是比直接去当兵有前途。

    他就决意要去京城参加武举了。

    刚好这杀奴令也跟着武举的消息一起到来。

    正发愁着未来几个月生活费还没着落。

    刘千斤得到消息后是大喜过望,一拍屁股就跑到了辽东来挣生活费了。

    在家乡吃饭崩牙,种田绝收,倒霉了三十年的刘千斤,一到辽东地界可就开了挂。

    数天时间,他轻轻松松的就遇到了几次鞑子兵。

    他们有时候是三五个一伙儿,有时候就是一两个作伴。

    这些可就都便宜了刘千斤了。

    因此来到辽东没几日,他就到手了十二个鞑子脑袋。

    刘千斤也不懂鞑子的官职高低大小。

    就知道他们都是鞑子兵,一个脑袋最少是值二十两银子。

    这十二个脑袋就是二百四十两银子,应该够自己在京城的花销了。

    生活费有了,他就打算收手。

    原本是要赶路去辽阳换银子的。

    可谁知迷了路,在林子里转了一天,这才找到了一条官道。

    刚出了林子,竟然遇到了鞑子追杀大明百姓的事情。

    刘千斤乐了,就要走了,人家这是给自己送路费来了,这鞑子也太好客了吧。

    就算是不看在同是汉人的份上,冲着对面那四百多两白花花的银子,还有那二十多匹马的份上,刘千斤就不想放过这队鞑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