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(一)

    “永恩伯府”的祠堂设在伯府外院的正东面。玄黑大梨木建筑,撑起一座三丈高、两丈宽的大屋。九层高的案头上,密密麻麻摆着诸多牌位,上至先祖牧公,下达苏进安的庶长孙苏成徽,均是苏进安、苏道安一脉的嫡系血亲。

    今日早前,苏进安方带着孙女如茵、如若、长孙媳应氏、曾孙思放拜谒过祖宗。

    因族长苏质的提议,苏进安为苏梅再次大开祠堂中门,在本脉一众苏家人和族长的见证下,给祖宗和故去的祖父苏福昱磕头上香。

    小毛氏和桂氏妯娌赶到伯府祠堂时,苏质正在点香。苏梅跪在高高的九层案头前,对着本脉祖宗牌位连磕了三个头。

    苏质将点燃的香递给苏梅,语带庄重道:“血肉至亲,生死不离。安得祖心,扬我苏门。”

    苏梅双手合十对着苏质手里的香杖拜了拜,双手捧过香,对着祖宗牌位又是三拜。

    苏质接着道:“苏氏女妇,重纳回门。德行善恭,祖庇一生。礼成。”

    至此,在苏进安、苏道安以及苏质、苏桂的多方作用下,苏梅完成了认祖归宗的仪式,正式回归苏氏一脉。

    苏进安让应氏把苏梅从蒲团上扶起来,对着苏梅道:“阿梅,从今日起你就重回我苏门了。日后当好好尊我苏门家训,恪守妇德,多行善、多积福。不管是青城还是其他地方,都得护我苏氏一门尊严,扬我苏家女的功容典范。”

    苏梅敛裙行礼,应承道:“苏梅明白。”

    苏进安满意地点点头,随即招呼诸人回正堂。哪知,有人叫住了他。

    “伯爷,可否稍等片刻?”

    提出这种请求的,是刚认祖归宗的苏家女苏梅。

    苏清对苏梅称呼苏进安的名头有些不满,正想出言纠正她,却听苏梅道:

    “伯爷,我想替蔚丫头求个恩典。能否让蔚丫头也给祖宗上柱香?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在一旁候着的苏赞和桂氏纷纷变色。

    苏进安不解的看着苏梅。

    苏梅诚恳道:“伯爷有所不知。蔚丫头自出生就被带去关外,上月方回雍州,至今未在祖宗们面前磕过头尽过孝上过香。此次我苏门大宴,也是因为机缘凑巧,蔚丫头才有机会来得毓京。今日是重阳吉日,不若让蔚丫头也给祖宗们磕头上香,让她牢记祖宗恩德,我苏门有今时今日,全赖祖宗保佑。”

    苏进安被苏梅的说辞给说服了。方才本脉苏家人行辅礼时,他就注意到站在柱子边的如蔚小豆丁。乳母教她也要跟着长辈们行礼,她就规规矩矩的跪在冷冰冰的地面上磕了三个头方起身,瞧着便是个规矩懂事的好孩子。

    苏道安看兄长点了头,转身对站立在身后的桂氏道:“二媳妇,你是嫡母。你带蔚儿去给祖宗磕头上香。”

    桂氏一听,瞬间就冷了大半身子。以嫡母的身份带庶女给祖宗上香,意味着要把庶女记到嫡母名下,那行完此礼后如蔚就是名义上的“嫡女”了。日后只需苏赞打声招呼,族长苏质便可直接将如蔚记到她名下,无需桂氏再带如蔚回宣城拜祖宗。这一招,原本是她为了哄苏赞同意刘氏抚养如蔚才提出来的“补偿”举措。这会儿苏梅当着公爹婆母跟伯父、姑祖母的面提出来,无疑是在逼她直接认了如蔚。如蔚若登时有了“嫡女”头衔,别说夫婿,就是公爹婆母,也肯定不会让一个没抬姨娘的通房去抚养如蔚。如此,她就失了说服夫婿的筹码。这可如何是好?

    毛氏见儿媳妇半天没动静,语带不悦道:“二媳妇,愣着干嘛?还不快些带如蔚上来给祖宗磕头上香。”

    桂氏抬起头,看了看这庄严肃穆的祠堂,目光在公爹、婆母、夫婿、大姑姐脸上一一滑过——也罢,这丫头和她的茹儿同岁,日后定然需要同时议亲。若命里终有一争,那就来吧。

    思绪万千中,桂氏咬咬牙换上了一张没有温度的笑脸,对着婆母屈身称是,转身走向站在三步开外的如蔚。

    如蔚看着陌生的面孔在自个儿跟前放大,不知怎的竟然没有害怕。

    耳边,一个状似温和的声音对她说:“蔚儿,来,母亲带你去给祖宗们磕头上香。”

    苏桂以前就教过她,这样有很多小牌牌的地方叫祠堂。祠堂是庄严肃穆的地方,不管大人小孩都不能随意喧哗。所以尽管她不情愿被个陌生人牵着手,但还是顺从的把小手放在桂氏掌心,由嫡母牵着走到蒲团边,身正态准的跪了下去。

    苏质从香案的暗格里取出短香,点着了香头后递给桂氏,语带虔诚道:“求祖宗佑我苏门女一世和顺安康。”

    桂氏双手接过苏质递过来的香,深吸了一口气,道:“苏门子媳苏桂氏,携女如蔚,给老祖宗们磕头上香。”言毕,桂氏跪在脚下的蒲团上,双手捧香给祖宗们磕了三个响头。

    如蔚看跪在身边的桂氏磕了头,便也跟着磕了三个响头。

    “蔚儿,双手捧着这香,再给老祖宗们磕三个头。”

    如蔚看了看桂氏手里的香,再望向苏梅。姑姑眼里满是殷切和鼓励。她想,应该是要让她照着桂氏的吩咐磕头吧。于是,小丫头十分恭顺的双手捧过桂氏手里的香,跪在蒲团上,学着桂氏刚刚捧香磕头的动作低头弯腰,双手稳稳的捧住香,拖放在前头冰凉的地板上,一边磕头一边认真道:“蔚儿给老祖宗磕头。”每磕一遍,稚嫩的童声便回响在祠堂里,口齿清晰,彤彤有力。

    苏梅满眼欣慰的看着如蔚,嘴角禁不住弯起弧度。

    站在一侧的苏道安默默望着女儿和孙女,眼里思绪复杂。

    (二)

    午时已至,“永恩伯府”即将开大宴。苏进安的客人们被陆陆续续请到筵席上,按着已定的座次就坐。

    掐丝金蝶酥、雪花酱卤、翠堂八盏、金凤朝云露、蝶恋花羹、粉皮精膏、银八盒、脆皮五香味、宁宝塔、一点葱绿盖盖拼等十样宴前小菜摆上桌。身着华服的美婢们提着餐前素酒和茶水穿梭于客人间,满院的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之于来客,不管刚刚在正堂内发生多不愉快的事情,此时此刻坐在席桌边,每个人都笑语迎人,亲左顾右,聊得甚为起劲。此前拜见,各个来客都经由苏进安和苏质引见互相认识了。参与大聚会的好处,其一是认识新友联络旧友;其二是彼此相看,看看是否有儿女缘。今日赴宴伯府的,除了苏氏一门,另有宣城另外三大家族主脉子弟,正是相看的好时机。此外,苏家子弟官商皆有道,想走仕途的攀附苏道安一脉,想走商道的结交苏迢安一系,倒也一派祥和。

    筵席从正堂前一路排到园子里,以正堂中轴线外心为点分四区,一区环一区逐渐扩大成半圆,从中心到线面,一桌10人共摆了20桌。

    核心区摆桌两张,男女分席。